A.肺部原發(fā)病灶是唯一的傳播途徑
B.可出現(xiàn)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
C.腫大的淋巴結可相互粘連融合成串珠狀或團塊狀
D.可形成寒性膿腫或破潰形成經(jīng)久不愈的瘺口
E.最有助于診斷的是淋巴結活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常見于兒童,可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變引起
B.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為最常見
C.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畏寒、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等
D.頸部一側或雙側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壓痛較明顯
E.治療原則是治療原發(fā)病,全身應用抗生素等
A.位于頸動脈分叉處的化學感受器腫瘤
B.約有5%以上的可發(fā)生惡變
C.腫塊表面光滑,質(zhì)韌,邊界清楚,無明顯粘連,多無壓痛
D.不需要進行鑒別診斷即可明確
E.治療原則是手術切除腫瘤
A.動脈硬化和創(chuàng)傷
B.各種類型的動脈炎
C.先天性動脈發(fā)育不良
D.動脈中層囊性變
E.醫(yī)源性損傷
A.X線胸片、甲狀腺核素掃描
B.鼻咽部、喉部檢查
C.淋巴結活檢
D.血常規(guī)、血沉
E.以上都是
A.大腦缺血
B.皮下血腫
C.嚴重出血
D.空氣栓塞
E.呼吸道阻塞
最新試題
患者女,46歲。因下頜左第二磨牙牙周炎在當?shù)蒯t(yī)院行開髓減牙術。術后第2天,患者出現(xiàn)畏寒、高熱、頸部疼痛及活動受限。查體:體溫39.5℃。頸部下頜下呈彌漫性腫脹,皮溫升高,觸痛明顯,口底腫脹,舌體明顯抬高,舌僵硬,語言含糊不清,不能閉口,舌下肉阜、舌底黏膜水腫,外翻。實驗室檢查:白細胞22×109/L,中性粒細胞91%。根據(jù)患者情況,最可能的診斷是()
患者男,25歲。車禍致左頜下區(qū)挫裂傷1小時。就診時由陪送者用敷料緊壓左頸部傷區(qū)止血。查體:血壓80/45mmHg,神志清楚。立即輸血、補液,同時送手術室,氣管切開全麻下清創(chuàng)。術中先阻斷頸總動脈近心端(斷血時間約5分鐘),尋得動脈損傷處,見甲狀軟骨上緣平面頸總動脈有一長1.5cm 縱形裂口,頸內(nèi)靜脈大部斷裂,挫傷嚴重。根據(jù)患者情況,手術宜采?。ǎ?/p>
6個月后患者來院復查,因未能正規(guī)按時服藥治療,病情有所加重,自覺偶有低熱,未測體溫。查體:頸左側可見略隆起于皮膚表面的不規(guī)則包塊,原腫大的淋巴結進一步增大互相粘連融合成團塊狀,與皮膚和周圍組織亦粘連,但尚有一定動度,輕觸痛。住院后,以下的檢查和治療措施中,不宜采取的是()
術后患者嗜睡狀,血壓90/60mmHg,右側肢體運動差。下列治療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頸部腫塊的診斷方法中,能夠明確包塊性質(zhì)和最具有確診意義的方法是()
膈神經(jīng)損傷()
下列對頸痛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患者男,30歲。右頸部刀刺傷伴劇烈頭痛、嘔吐1小時入院。查體:血壓50/30mmHg,淺昏迷狀態(tài)。CT 檢查發(fā)現(xiàn)蛛網(wǎng)膜下腔廣泛的彌散性、串珠樣氣體密度影,為規(guī)則的圓形或橢圓形,分布于整個大腦半球及顱底部大血管所在位置。根據(jù)患者情況,最可能的診斷是()
頸部囊狀淋巴管瘤的治療,不正確的是()
患者男,56歲。頸后部紅腫痛3天,加重伴發(fā)熱2天。查體:體溫38.5℃。頸部活動受限,頸后第6~7頸椎處皮膚有一范圍約5cmx7cm 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qū),質(zhì)韌,界限不清,中央部表面有多個白色膿栓,有的已破潰呈蜂窩狀,少量黏稠膿液和較多壞死組織,周圍皮膚呈浸潤性水腫。頸部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3×109/L,中性粒細胞81%。根據(jù)患者情況,最可能的診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