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這里用鑄鼎的“金”應該是()

A.鐵
B.青銅
C.黃金
D.鋼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3.單項選擇題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進士及第的人數增加了,前期沒有出現(xiàn)過進士的一些地區(qū)也出現(xiàn)了進士。增長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這一變化反映了()

A.士人影響力“南重北輕”
B.政治權力中心轉向南方
C.南方經濟發(fā)展促進文化興盛
D.科舉取士規(guī)模不斷擴大

5.單項選擇題中國古代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江浙地區(qū)是在()

A.秦漢
B.隋唐
C.兩宋
D.明清

最新試題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一種國際秩序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它在合法性和權力之間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別給予兩者的重視程度。無論合法性還是權力都不是為了阻止變革,兩者相結合是為了確保以演變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較量實現(xiàn)變革”。下列選項與材料相符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統(tǒng)計,在民國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時間中,全國的報紙由清末的約100種,迅速增加至500種,總銷量達4200萬份。有的政黨還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通訊社。許多報紙以議論時政得失、評說政府官員、監(jiān)督政府工作為己任。這說明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禮記·大學》載:“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便眾也,”這主要體現(xiàn)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世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燾抨擊西方對中國進行侵略“其勢日逼、其患日深”,同時指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有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其強”,并呼呼“得其道而順用之,亦足為中國之利”。此思想()。

題型:單項選擇題

這是一組大型聲樂套曲:“健兒巧渡金沙江……鐵索橋上顯威風……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此曲所詠事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799年,英國政府出臺了《反結社法》,以強力干預手段來應對日益發(fā)展的勞資沖突。但迫于各方壓力,1824一1825年間,《反結社法》被廢除。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以下不屬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卿云曲》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痹摳柙~頌揚了辛亥革命()。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美國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權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朱熹將一個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階段,八至十五歲為小學教育階段,其任務是培養(yǎng)“圣賢壞璞”,十五歲以后為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在“坯璞”的基礎上再“加光飾”,重點是“教理”。據此可知()。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