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個國家曾被稱為“各種政體的實驗場”“啟蒙思想的實驗田”。19世紀晚期該國政體的特點是()

A.立法權與行政權合一
B.內閣對議會沒有形成權力制衡
C.實行責任內閣制,國家元首沒有實權
D.議會有不獨立的立法權,不能組織和監(jiān)督政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單項選擇題英國學者指出:1689年至1716年是國王和下院“確定關系”的時期;1716年至1783年是兩者關系保持“均衡”的年代;而在1784年至1832年,兩者之間的“均衡”關系遭到破壞。對材料中觀點的理解,準確的是()

A.國王在18世紀初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
B.18世紀國王和下院在治國權力方面勢均力敵
C.議會改革打破了國王和下院的權力均衡關系
D.國王和下院的權力關系經(jīng)歷了曲折的演變過程

4.單項選擇題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屋大維的顧問抱怨:“麻煩在于人口眾多,管理事務繁雜„„所以統(tǒng)治起來困難至極。”這反映了當時()

A.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愈發(fā)尖銳
B.應該抓緊健全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
D.急需進一步擴大帝國的疆域

最新試題

這是一組大型聲樂套曲:“健兒巧渡金沙江……鐵索橋上顯威風……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此曲所詠事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世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燾抨擊西方對中國進行侵略“其勢日逼、其患日深”,同時指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有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其強”,并呼呼“得其道而順用之,亦足為中國之利”。此思想()。

題型:單項選擇題

《禮記·大學》載:“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便眾也,”這主要體現(xiàn)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歐美某一時期的文化是“近代歷史上人們對科學理性、物質主義帶來的異化現(xiàn)象的一次徹底的檢視和清算,它顛覆了西方資本主義舊的價值理性,以強烈的反叛精神構建了一個新的文化模式?!迸c這一特征相符合的文學作品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糧、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極度缺乏,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這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反右傾’斗爭的嚴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訓應該認真總結和記取”。為克服這一因難局面,黨和國家()。

題型:單項選擇題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指出:“一種國際秩序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它在合法性和權力之間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別給予兩者的重視程度。無論合法性還是權力都不是為了阻止變革,兩者相結合是為了確保以演變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較量實現(xiàn)變革”。下列選項與材料相符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只有70多年,革命前沒有一次像樣的思想啟蒙,因此,民國建立后沒有出現(xiàn)期待中的民主政治,政局反而更混亂。該學者旨在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1799年,英國政府出臺了《反結社法》,以強力干預手段來應對日益發(fā)展的勞資沖突。但迫于各方壓力,1824一1825年間,《反結社法》被廢除。促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美國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權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題型:單項選擇題

羅斯福曾指出,“如果一個國家控制了歐洲,它就可以轉向對全世界的控制?!睘楸苊馄渌麌铱刂茪W洲,美國政府在20世紀40年代()。①通過新的《中立法》,為英國購買軍火提供方便②派兵參加協(xié)約國對德國作戰(zhàn)③確定了參加二戰(zhàn)后“先歐后亞”的戰(zhàn)略方針④提出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國家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