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電子工業(yè)
B、計算機工業(yè)
C、原子能工業(yè)
D、紡織工業(yè)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基礎科學
B、技術科學
C、應用科學
D、研究科學
A、物質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會文明
A、沃勒斯
B、沃拉斯
C、赫爾姆霍茨
D、肖夫斯唐姆
A、陳景潤
B、吳文俊
C、袁隆平
D、郭沫若
A、靈感
B、直覺
C、聯(lián)想
D、頓悟
最新試題
“能量的釋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連續(xù)的單位或束的形式進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樣以平衡和連續(xù)不斷的方式釋放。”這一理論的提出()
吳國盛在《科學的歷程》中寫道“有人說17世紀的牛頓把‘造物主’從無生命現(xiàn)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19世紀的達爾文又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現(xiàn)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材料強調牛頓和達爾文理論的共同點是()
19世紀中后期,斯賓塞將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思想應用于人類社會,認為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由此形成“社會達爾文主義”。這種學說促使當時歐洲 ()
何為科學?試述科學產生的前提與本質特征。
簡述科學技術社會建制主要特征。
1919年11月6日,大不列顛皇家學會和倫敦天文皇家學會舉行聯(lián)席會議,會議主席湯姆遜宣布,日食觀測結果測得星光在太陽附近偏轉1.79秒,而愛因斯坦預言的是1.75秒,接近實測時間。據(jù)此可知()
說明我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空間技術研究的意義。
何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它與現(xiàn)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系是什么?
伽利略認為,在討論自然界的現(xiàn)象時不應當從(圣經)的權威地位出發(fā),而應當從明智有理性的實驗和必要的演示開始。因為,無論是(圣經),還是自然界都同樣出自神旨。這反映出伽利略()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白領工人人數(shù)已占全國勞動力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人數(shù)正在日益減少,而從事技術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產性知識型人員的隊伍卻在不斷地大。因此,可以推斷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