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夸美紐斯的《直觀教學論》
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戴爾的“經驗之塔”
D.布魯納的認知發(fā)現(xiàn)說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922年,金陵大學農學院借助幻燈、電影推廣植棉技術
B.1936年,當年教育部舉辦電化教育人員培訓班
C.1958年,天津市廣播函授大學成立
D.1978年,教育部建立中央電化教育館
A.一種對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的價值判斷
B.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搞好教學評價的前提
C.教學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D.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多少
A.設施與功能的完備
B.操作的簡便與可靠性
C.教學環(huán)境的舒適與適用
D.教室整體布局的科學、合理
A.信息檢索
B.信息交流
C.資源下載
D.教學探討
A.資源的設計
B.支持服務系統(tǒng)的設計
C.教師作用如何發(fā)揮
D.交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最新試題
1962年,教育心理學家格拉則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根據(jù)預先明確說明的行為來衡量學習者的學習成績。
改革開放后,我國十分重視電化教育的應用研究,提出“三深入”,即深入學科、()、和深入教學。
能將電視機、錄像機、攝像機、VCD機等輸出的模擬視頻信號轉化為數(shù)字視頻信號的轉換設備是()。
從“技術是元器件、裝置,屬于物質的東西,是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或技藝,屬于心智或思想,對實用工藝的研究,屬于實踐智慧”出發(fā),我們得出了“從單純的硬件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與策略,以及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有系統(tǒng)的知識,都可以稱之為技術"的結論。這里使用了()的方法。
ISO/OSI參考模型的網(wǎng)絡體系結構中,涉及通信子網(wǎng)的為低()
1919年,我國開始有人使用幻燈機進行教學活動,這類似于美國的視覺教育,可以認為是中國教育技術的起步。1936年,我國學者使用()的概念概括了這種使用電影機、幻燈機等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設備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并于1983年改稱為教育技術。
相對評價的評價標準比較客觀,可以使被評價者看到自己與客觀標準之間的差距。
電視攝像時,為了要表現(xiàn)某一龐大實驗裝置的完整結構,我們應該采用的拍攝景別是()
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大眾化、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職業(yè)化、()和教育的國際化。
“能運用幾何語言規(guī)范地寫出對頂角性質的推理過程”屬于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綜合”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