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學習行為和教學行為相分離的矛盾
B.教的行為和學的行為在時空上分離
C.技術性和人文性的矛盾
D.非連續(xù)、直接的教學指導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綜合
B.分析
C.識記
D.運用
A.Movie Maker
B.Photoshop
C.繪聲繪影
D.Premiere
A.IEEE 1393
B.IEEE 1293
C.IEEE 1294
D.IEEE 1394
A.信息素養(yǎng)
B.信息能力
C.信息意識
D.信息倫理
A.教師機
B.學生機
C.服務器
D.工作站
最新試題
能將電視機、錄像機、攝像機、VCD機等輸出的模擬視頻信號轉化為數(shù)字視頻信號的轉換設備是()。
相對評價的評價標準比較客觀,可以使被評價者看到自己與客觀標準之間的差距。
大多數(shù)CAI課件的寫作方法為()
改革開放后,我國十分重視電化教育的應用研究,提出“三深入”,即深入學科、()、和深入教學。
就資源的內(nèi)涵來看,學習資源與教學資源是一致的,凡是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的,都可以被用作學習資源供學生使用;學習資源也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用。
一般認為,教育技術形成于(),是第二次產(chǎn)業(yè)革命的產(chǎn)物。
編寫稿本是幻燈投影教材的編制過程之一。
1919年,我國開始有人使用幻燈機進行教學活動,這類似于美國的視覺教育,可以認為是中國教育技術的起步。1936年,我國學者使用()的概念概括了這種使用電影機、幻燈機等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設備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并于1983年改稱為教育技術。
一般認為,()是把一般系統(tǒng)理論的基本概念、系統(tǒng)方法的基本原則以及行為科學的基本原理加以綜合,創(chuàng)造中一種程序化的、操作性強的教學系統(tǒng)方法,開發(fā)出可以用于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或路徑。
城域網(wǎng)的覆蓋地理范圍有限,傳輸速率比廣域網(wǎng)高,一般屬于一個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