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下列關于詳細勘察深度的內(nèi)容說法正確的是()

A.地基變形計算深度,對中、低壓縮性土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15%時的深度;對于高壓縮性土層可取附加壓力等于上覆土層有效自重壓力
B.對基巖破碎帶或發(fā)育溶洞等不良地質(zhì)作用的嵌巖樁,勘探深度應進入預計樁端以下穩(wěn)定地層不小于6倍設計樁徑,有球狀風化體(孤石)分布時,勘探深度應大于預計樁端以下不小于3倍設計樁徑
C.獨立地下建(構)筑物或高層建筑的裙房,當需設置抗浮樁或抗浮錨桿時,勘探深度應滿足抗拔承載力評價的要求
D.需做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深度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1m~3m;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控制性勘探深度應適當加深,并穿越軟弱地層進入穩(wěn)定地層不少于3m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建/構筑工程詳細勘察點布置采用樁基礎時,關于樁勘探點間距布置正確的是()

A.端承樁勘探點間距10m,摩擦樁25m,抗拔樁25m
B.端承樁勘探點間距15m,摩擦樁25m,抗拔樁30m
C.端承樁勘探點間距20m,摩擦樁28m,抗拔樁32m
D.端承樁勘探點間距23m,摩擦樁35m,抗拔樁35m

2.多項選擇題建/構筑工程詳細勘察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單棟高層建筑勘探點的布置應滿足對地基均勻性的評價要求,且不應少于4個,對勘察等級為甲級的高層建筑,當基礎寬度大于30m 時,應在中心點或電梯井、核心筒體部分布設勘探點
B.在花崗巖孤石發(fā)育區(qū)和巖溶發(fā)育地區(qū),勘探點間距宜小于10m或每柱不少于一個勘探點
C.同一建筑物范圍內(nèi)主要持力層或其下臥層地層界面坡度大于10%,且可能影響到基礎設計或施工方案選擇時,應加密勘探點間距查明地層界面起伏情況
D.控制性勘探點應根據(jù)建筑物平面分布均勻布置,其數(shù)量不小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1/3,高層建筑控制點數(shù)量不應少于勘探點總數(shù)的1/2

4.多項選擇題建/構筑工程初步勘察勘探工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勘探線應垂直地貌單元、地質(zhì)構造和地層界線布置
B.勘探深度可根據(jù)擬建物的工程特性、擬建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可能采用的基礎形式和潛在的基礎持力層等綜合確定
C.控制性勘探點宜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5~1/3
D.取樣或原位測試勘探點的數(shù)量宜占勘探點總數(shù)的1/4~1/2

5.多項選擇題巖體基本質(zhì)量等級為Ⅳ級和Ⅴ級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A.軟巖和極軟巖,應判定是否具有可軟化性、膨脹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質(zhì)
B.極破碎巖體應分析破碎的原因
C.應判定開挖后是否會進一步風化、膨脹、遇水崩解等工程特性
D.地下洞室和邊坡工程應劃分巖體結構面的結構類型

最新試題

砂土應描述顏色、礦物組成、()、顆粒形狀、黏粒含量、濕度、()等。

題型:填空題

相鄰勘探點揭示的潛在基礎持力層層面變化大于()%時、影響基礎設計和施工方案的選擇時,應根據(jù)墩臺布置加密勘探點()。

題型:填空題

邊坡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滲流時,作用于支護結構上的側壓力計算。砂土和粉土可按()原則計算;黏性土宜按()原則計算。

題型:填空題

邊坡工程穩(wěn)定性評價應分析判斷邊坡的破壞模式,確定邊坡破壞潛在的()和邊界范圍,分析邊坡破壞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構復雜的巖質(zhì)邊坡,可結合()和實體比例投影法進行綜合分析。

題型:填空題

當基礎持力層為基巖時,應對巖樣進行()與()狀態(tài)下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并提供極限抗壓強度和軟化系數(shù)。

題型:填空題

鉆探現(xiàn)場可采用肉眼和手觸鑒別方法,也可采用()量測土的狀態(tài),用()試驗判別巖石風化程度和強度。

題型:填空題

當靜力觸探試驗貫入深度超過()m,或穿越厚層軟土后再貫入硬土層或密實砂層時,宜采用導向管或采取防孔斜措施;也可配置()量測觸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層界線的深度。

題型:填空題

施工勘察,在土洞、塌陷地段可在已開挖的基槽內(nèi)布置()或()。對重要工程或荷載較大的工程,可在基槽底采用小口徑鉆探進行檢測。

題型:填空題

地質(zhì)環(huán)境復雜符合要求地形地貌復雜,組成邊坡巖土體種類多或為巖土組合邊坡,且()變化大,()差,土質(zhì)邊坡潛在滑面多,巖質(zhì)邊坡潛在可能滑動的外傾結構面,水文地質(zhì)條件復雜。

題型:填空題

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應以收集資料、()為主,輔以少量的勘探、取樣和()工作。必要時可采用無人機傾斜攝影結合工程地質(zhì)測繪方法,查明擬建場地地形、地貌和地物分布現(xiàn)狀。

題型: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