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技術階段
B.視聽教育階段
C.視聽傳播階段
D.視覺教育階段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B.充實和拓展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
C.提高師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D.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A.教育技術包括物化形態(tài)和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
B.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調(diào)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C.教育技術的研究目標是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優(yōu)化
D.知識管理包括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管理
A.計算機科學
B.管理學
C.信息科學
D.教育學
A.計算機輔助教育
B.教學技術
C.信息技術教育
D.電化教育
A、20世紀50~60年代
B、20世紀30~50年代
C、20世紀20~50年代
D、20世紀60~70年代
最新試題
上個世紀60年代,教育與心理學家將行為科學中任務分析、行為目標、標準參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的概念與方法有機結合,提出了早期的“系統(tǒng)的設計教學”模型,當時稱之為()或系統(tǒng)開發(fā)。
相對評價的評價標準比較客觀,可以使被評價者看到自己與客觀標準之間的差距。
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大眾化、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職業(yè)化、()和教育的國際化。
改革開放后,我國十分重視電化教育的應用研究,提出“三深入”,即深入學科、()、和深入教學。
CAI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流程包括課件策劃、()和課件制作。
從“技術是元器件、裝置,屬于物質的東西,是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或技藝,屬于心智或思想,對實用工藝的研究,屬于實踐智慧”出發(fā),我們得出了“從單純的硬件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與策略,以及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有系統(tǒng)的知識,都可以稱之為技術"的結論。這里使用了()的方法。
電視攝像時,為了要表現(xiàn)某一龐大實驗裝置的完整結構,我們應該采用的拍攝景別是()
需要是指對學生的()與學生的實際狀況之間的差異。
“能運用幾何語言規(guī)范地寫出對頂角性質的推理過程”屬于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綜合”層次。
教學策略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選擇最恰當?shù)拿襟w運用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