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護法戰(zhàn)爭
B.一戰(zhàn)
C.北伐
D.普法戰(zhàn)爭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張灝
B.史華慈
C.列文森
D.李澤厚
A.《新青年》
B.《東方雜志》
C.《甲寅》
D.《新潮》
A.沒有晚清,何來五四
B.中體西用
C.脫亞入歐
D.扶清滅洋
A.1911年
B.1921年
C.1918年
D.1908年
A.互助
B.強權(quán)
C.沖突
D.霸道
最新試題
1913年7月1日,上?!稌r報》發(fā)表的《考師范之笑話》一文中刊載了一條消息,江蘇第一師范舉行的約有300多名中小學生(應(yīng)試者)參加的問卷調(diào)查中,對孔子和孟子的崇拜遠遠大于對孫中山的崇拜,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
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錢玄同,認為“惟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世界語等。這說明新文化運動存在下列哪種現(xiàn)象()。
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民主”的含義包括()。①共和體制②人權(quán)平等③君主立憲④個性解放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瓭M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從材料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簡要分析這些報刊在當時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新青年》創(chuàng)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fā)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然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從材料中分析兩人思想的異同。
任何一種思想的傳播無不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發(fā)生,任何一種思想理論在其傳播過程中無不烙上了主體性選擇的烙印。在中國,最早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因素主要是()。
1934年,國民黨的一位高官批判某歷史事件時說:“大部分均系破壞工作,以致吾國固有之文化摧毀無余”。他批判的是()。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之一,在這方面作出最主要貢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