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生“讀書等身”說開去
①只要每天堅持讀書,就能做到“讀書等身”。
②江蘇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改進教育方式,十幾年來,開展每日午讀、親子讀書會、閱讀節(jié)等活動,讓孩子們愛上了閱讀。小學6年的時間,一個孩子竟能讀1700本課外書。閱讀不僅讓孩子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成績,還鍛煉了口才和思維,跟爸爸媽媽在家里相處也變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讀書給孩子帶來的變化,玉峰實驗學校的一位家長突發(fā)奇想,讓孩子與讀過的書合一張影,結果發(fā)現(xiàn)書堆起來,跟孩子身高一樣高。如果要解碼該校一些小學生“6年讀1700本書”的奧秘,或許正源于學校通過改進教育方式,讓這里有了更多“讀書等身”的孩子,其實現(xiàn)路徑就是擠時間讀書——“只要每天堅持花20分鐘時間,就能在小學6年讀完1700本書。”
④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與2017年基本持平;超過半數(shù)成年國民傾向于數(shù)字閱讀,紙質閱讀比例下降:在對個人閱讀數(shù)量評價中,只有2.1%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閱讀數(shù)量很多,6.3%的認為自己閱讀數(shù)量比較多,37.8%的認為自己閱讀數(shù)量一般,41.5%的認為自己閱讀數(shù)量很少或比較少。成年國民閱讀數(shù)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沒時間”。相比小學生“讀書等身”,我們是否有點汗顏?
⑤古人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抗戰(zhàn)名將彭雪楓常告誠自己:“如果不抓緊時間學習,我會輸給工作的。”在戎馬倥傯的歲月里,他不論行軍作戰(zhàn)多么艱苦,都堅持每日讀書,常常手不釋卷、挑燈夜戰(zhàn)。他的名言是“知識之在于我,向來是如饑似渴的”,座右銘是“苦讀苦讀一百個苦讀”,約法三章是“每日決學兩小時”。今天我們各方面條件都比過去優(yōu)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實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一些碎片時間。比如在公交、地鐵等車時,在銀行排隊時,或者睡前20分鐘,都能成為自己專享的讀書時間。
⑥魯迅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寫作上了?!睂ψx書人而言,就是應該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時間碎片。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是拿手機刷屏,還是讀電子書或者手不釋卷,是對我們讀書習慣與學習定力的考驗。如果在碎片化時間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淺表、庸俗就會無形放大;如果在這期間讀有價值的東西,那么我們的修養(yǎng)和才干就會不斷累積。所以,我們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其價值和意義就在這里,同時讀紙質書和讀電子書也并不相悖。
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早已為我們指出了讀與寫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新時代,人人都想“下筆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們那樣“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夢想不會從天而降,還需先靜下心來,多擠點時間,“讀書破萬卷”,才能厚積薄發(fā),夢想成真。作為普通人,縱然我們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堅持讀書,也能做到“讀書等身”。
(有刪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乾隆時期,工匠們造了一個兩層樓高的紫檀大鐘,乾隆知道后為什么大發(fā)雷霆?
下列的兩個句子分別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1)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2)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從《史記》中學得嚴肅的歷史(),從《正氣歌》學得人格的()。
下列對《雷雨》內容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紫檀沒有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請概括回答,答案含標點在內不能超過25個字)
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父親卻勸“我”不必催促,你認同父親的這種做法嗎?說說你的看法。
文章題目“母親的心”有哪兩層含義?
“現(xiàn)在科學發(fā)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南州六月荔枝丹》)對這句話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依照選文《論真性情》的觀點,請你從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學形象中選取一個,結合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對他是否有真性情進行評析。陶淵明、蘇軾、《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閱讀文章《母親的心》①~④段,說說母親冒著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