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常在20多歲發(fā)病
B.小腦性共濟失調明顯
C.可有錐體束損傷表現(xiàn)
D.明顯的頭痛、發(fā)熱和頸強直
E.癲癇和肌陣攣可不明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B.進行性風疹全腦炎
C.腎上腺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
D.肌萎縮性側索硬化
E.進行性肌陣攣性癲
A.典型病例通常在2歲前患原發(fā)性麻疹感染,經過6~8年無癥狀期后再發(fā)病
B.臨床可分為早期、運動障礙期、強直期
C.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有時可引起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D.早期患者可表現(xiàn)健忘、學習成績下降、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變等
E.運動障礙期可表現(xiàn)為共濟失調、肌陣攣、失語、失用等
A.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由麻疹缺陷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病程
B.可表現(xiàn)有進行性癡呆、運動失調、共濟失調、肌痙攣及其他神經系統(tǒng)體征
C.病理表現(xiàn)為皮質深層和白質脫髓鞘和神經膠質增生,皮質及白質萎縮,觸之發(fā)硬,故稱為“硬化性全腦炎”
D.皮質、基底節(jié)、腦橋和下橄欖核的神經元可有退行性變
E.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核內和胞漿內可見有嗜酸性包涵體,熒光抗體染色顯示麻疹病毒陽性
A.大多數(shù)病例由乳頭多瘤空泡病毒JC亞型引起,少數(shù)由SV-40亞型引起
B.臨床表現(xiàn)與病變部位和數(shù)量有關
C.主要表現(xiàn)為皮質下白質的亞急性脫髓鞘
D.腦神經麻痹、共濟失調、脊髓病變較常見
E.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80%的患者于9個月內死亡
A.病毒性腦膜炎是一自限性疾病,多預后良好
B.抗病毒治療可明顯縮短病程和緩解癥狀
C.阿昔洛韋對腸道病毒亦有特效,可明顯縮短病程和緩解癥狀
D.靜脈應用免疫血清球蛋白(ISG)可使體內病毒數(shù)量減少,抗病毒抗體滴度增高
E.應用止痛藥、抗癲藥、甘露醇等對癥治療
A.以夏秋季為高發(fā)季節(jié)
B.以兒童多見,成人也可患病
C.幼兒患者有典型的發(fā)熱、嘔吐、皮疹、頸項強直和前囟隆起等癥狀體征
D.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癥狀和腦膜刺激癥狀
E.腸道病毒71型腦膜炎可表現(xiàn)有手-足-口綜合征
A.腸道病毒屬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B.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
C.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少數(shù)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D.引起病毒性腦膜炎的腸道病毒與引起下消化道感染的腸道病毒有明顯不同
E.腸道細胞上有與腸道病毒結合的特殊受體,病毒經腸道入血,產生病毒血癥,再經血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
A.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關鍵
B.主要包括病因治療,輔以免疫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
C.對重癥及昏迷的患者,應注意水電酸堿平衡,呼吸道通暢,靜脈營養(yǎng),加強護理
D.因為阿昔洛韋主要對HSV特效,所以在CSF病原學檢查前一般不應用阿昔洛韋
E.嚴重腦水腫的患者應早期大量及短程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
A.干擾素是細胞經病毒感染后產生的一組高活性糖蛋白,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
B.Poly:C、PolyG:C、青枝霉素、麻疹活疫苗等可便人體產生足量的內源性干擾素
C.轉移因子可使正常的淋巴細胞致敏而轉化為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
D.對病情危重、顱腦CT見出血性壞死灶、以及CSF中白細胞和紅細胞明顯增多者禁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E.對臨床病情較輕,顱腦MRI示腦室周圍白質散在脫髓鞘病灶,可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
A.一種鳥嘌呤衍生物,能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具有很強的抗HSV作用
B.常用劑量為15~30mg/(kg·D.,一次性靜脈滴注,連用7d
C.75%在腎臟代謝,應注意腎功損害
D.副作用有譫妄、震顫、皮疹、血尿、血清轉氨酶暫時性升高等
E.在抗HSV的療效方面不及更昔洛韋
最新試題
患者擬診脊髓腫瘤時分析錯誤的有()
根據以上病例摘要,判斷可能的診斷是()
應進一步做的檢查是()
提示:患者頭顱CT顯示:左側顳葉大片狀低密度影,側腦室輕度受壓,病灶不規(guī)則強化。腦脊液:壓力200mmH20,白細胞20×109/L,分類單核細胞90%,多核細胞10%,蛋白45g/L,氯化物110mmol/L,HSV-IgM(+)。提問:采取何種治療措施()
進一步確診可行()
患者修正診斷應為()
首先應考慮的疾病是()
若患者血壓臥位14.6/9.3kPa(110/70mmHg),立位9.3/6.7kPa(70/50mmHg),可能的診斷是()
仔細詢問病史,患者疼痛波及全身,疼痛發(fā)作時四肢強直,如抽筋狀,且多因肢體運動引起,每次發(fā)作不超過1min,查體時一活動其肢體即引起痙攣發(fā)作。根據患者疼痛發(fā)作的情況,考慮為()
按上述臨床資料可診斷為()